「静心」,理论上,是个极简单的二字。
可依据心理学研究和禅修实践来看,实现「静心」却是不易的。
身处时代不安、信息快速流动、焦虑日渐普遍的年代,人类的心智很容易受到干扰。
当思路被难以抑制的思虑占据,我们常常无法专注做一件事、无法真正倾听他人的意见,也无法享受平静的时刻,反而被沉浸在忧虑和压力中。
在这种情况下,集中精神回归现在,暂时告别过去未来、舒缓身体与心灵上的负担,是极为必要的。
静心的过程可以采取不同方式。
仪式化地,在每天固定时刻冥想;或者在日常生活中,随时留意自身感知和心境,并保持耐心、坚定的定力与觉察力。
宗教信仰、健身、艺术创作都有不同的层面。
可不论用什么方法,只要我们能掌握静心的技巧,一定有机会减缓心理负担、增进自我责任心、蓄聚耐力、提升专注力,释放有价值的内心潜能。
惟望不忘初衷,慢慢摆脱世事的浮躁,我们才能够真正「静」下来。
或许,一路或多或少走过不少的桥,但唯有坚定地朝向心灵的归属,才能够找到安宁所在,回归真实的自我。
天下大同、和谐共生的理念,是不需政治干预,精神文明的再造是从每个人开始的,体现在我们的行为、语言和思考上。
让我们从「静心」开始,从 这个做起。